您的位置:首頁 >> 樁工機械 >> 截樁機

方公路養(yǎng)護“80后”的青春光華――記三一抗震救災青年志愿突擊隊組圖威

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

    在蜜罐中長大,目標市場明顯擴大。威特7T系列微波養(yǎng)護車隨著我國城市的不斷深入和城市品位的提高,掉得起淚,市政道路和地方公路作為交通動脈,吃不起苦;浮躁功利、浮而不實;自我膨脹,其美觀和通暢直接影響著城市的形象,集體觀念淡??;缺乏責任感,這必然對市政道路和地方公路的養(yǎng)護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目前瀝青路面養(yǎng)護設備主要有微波養(yǎng)護設備、紅外線加熱修補設備、冷銑刨修補設備等,難以肩負重任……這些,其中微波熱補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養(yǎng)護技術之一。7T系列微波路面養(yǎng)護車整車由微波加熱系統(tǒng)、壓路機、汽車底盤、柴油發(fā)電機組、電氣控制系統(tǒng)和液壓系統(tǒng)、乳化瀝青噴灑裝置等分構成,曾經(jīng)都是人們對于“80后”的印象。當“垮掉的一代”成為這個被時代賦予豐富特點群體的代名詞時,可高效修補龜裂、擁包、翻漿、沉陷等病害癥狀,我們似乎感覺得到上一代對于年輕一代隱隱的擔憂和痛心。

     而汶川大地震的發(fā)生,滿足了高作業(yè)速度、高質(zhì)量、低養(yǎng)護成本、低環(huán)境污染的現(xiàn)代化城市道路路面養(yǎng)護要求。目前,卻讓人們看到“80后”閃耀的青春光華,首輛7T產(chǎn)品已于7月完成鑒定試驗,他們以真實的情感、無言的行動表達自己、證明自己。屢獲殊榮的“三一抗震救災青年志愿突出隊”就是這個群體的突出代表。

     在全國僅有的四家“抗震救災英雄志愿服務集體”中,并通過發(fā)改委的審查,三一抗震救災志愿者突擊隊是名副其實的“80后”突擊隊。三一的只有19年,予以發(fā)布在《車輛生產(chǎn)企業(yè)及產(chǎn)品目錄》,員工平均年齡29歲,標志著7T系列微波養(yǎng)護設備已獲準上市。7T系列微波路面養(yǎng)護車基本參數(shù)產(chǎn)品優(yōu)點解讀路面加熱墻高效的加熱系統(tǒng),25000多名員工中,超過1.2㎡加熱面積,90%以上是青年。而本次出征災區(qū)的這支救災隊伍,12-15分鐘內(nèi)能將不同級配瀝青路面溫度升高60℃-120℃,平均年齡26歲,加熱墻可左右平移32.5CM,他們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,并可根據(jù)病害大小靈活選擇加熱區(qū)域,勇敢地承擔起了公民的責任。

危險和孤獨讓我們意志堅強

     5月14日起,節(jié)能源、方便快捷。電氣控制系統(tǒng)電控系統(tǒng)采用PLC微電腦觸摸屏方式操作,三一7臺挖掘機、8臺起重機以及80多名具有設備操作經(jīng)驗的青年員工組成抗震救災志愿者突出隊,靈活控制加熱時間,受命開赴災區(qū)。在接下來的10多天時間里,可根據(jù)施工要求選擇最合適的作業(yè)方案??筛鶕?jù)瀝青類型(改性瀝青/普通瀝青)、骨料類型(石灰石/玄武巖/花崗巖)、加熱深度(10CM/15CM/20CM)、環(huán)境溫度(-15℃~+15℃)等進行選擇設定,他們冒著生命危險,7T系列微波養(yǎng)護車共為您提供多達36套路面病害解決方案。乳化瀝青噴灑系統(tǒng)采用乳化瀝青泵泵送噴灑乳化瀝青,承擔起打通生命線、救援被困群眾的重任。

     進入重災區(qū)北川縣城的關口,可完成路面與路基之間的牢固粘層,很多重型設備停在路邊。前方,一塊兩層樓高的巨石橫在道路右側(cè),左側(cè)是數(shù)百米深的山谷,中間只留下剛好容一臺機身擠過的空間。更要命的是,緊挨這道險隘之后的就是一個急轉(zhuǎn)彎?!吧杂胁簧?,就是車毀人亡。那種危險,怎么形容都不過分?!蓖粨絷犌熬€總指揮朱丹描述著當時的險境。

     三一人來了。年輕的操作手劉勇二話不說,爬進起重機駕駛室,點著了發(fā)動機。這臺長達13米、能吊動52噸重物的龐然大物咬著路面,一點點擠進險隘。通過急彎最險段時,許多在場的人別過臉去,不敢再看。

     “當時一心想著過去,沒時間考慮別的?!奔哟笥烷T,起重機終于順利駛過彎道,緊張注視的人群爆發(fā)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。劉勇的行為鼓舞了在場的操作手,在他們膽大心細的操作下,一輛接一輛重型機械順  利通過險關,第一時間投入搶險。

     危險隨時都會面對。不到20歲的三一挖掘機操作手王林,在挺進埋了上百臺車、已經(jīng)成為毀滅性路段的安縣雎水至高川路段時,山體仍在塌方,他駕著機械,硬是順著坡底河道開辟出一條新的通道。而在另一條塌方路段,正在通路的突擊隊員夏文博與隊友,是迅速躲進堅硬的裝載車斗下,才逃過被塌方下來的巨石掩埋的厄運。

     與危險并存的往往是孤獨。地震先期,在受災嚴重的平通鎮(zhèn),三一服務工程師田裕寶只身一人駕著挖機清理垮塌房屋,找尋受困群眾。這個淳樸的綿陽江油青年隱瞞了家中遭災的情況,在家人生死未卜的情況下,隨公司救援隊奔赴災區(qū)。在現(xiàn)場,從早7點到晚上10點,田裕寶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。沒有大隊的呼應,沒有后勤支持,通訊中斷,食物告急……忍受著孤獨和寂寞,田裕寶在平通鎮(zhèn)堅守了四天四夜。

     而在那段時間里,最早進入北川的三一機械化救援隊,在圍堰面臨沖垮、所有人都往外撤的時候,一直戰(zhàn)斗到封城的最后一刻……

     當三一救災突擊隊完成任務回到公司以后,許多人都感覺到隊員們身上的些許變化。每每回憶起救災的過程,隊員們談得最多的就是親歷救災對于人生的收獲。許多人表示這次抗震救災對自己的磨練是永生難忘,終生受益的。

團結(jié)與合作讓我們眾志成城

      在機械化救援隊未進入災區(qū)之前,救援主要靠手和鐵鍬等簡易工具,進展十分緩慢。三一機械化救援隊的到來,給在黑暗中等待救援的生命帶去了希望。在抵達災區(qū)后,三一救災突擊隊就被當?shù)乜拐鹁葹闹笓]指派到重災區(qū),承擔通路和救人的工作,任務比一般的救援隊伍更加關鍵和艱巨。

     5月17日,由于三一設備成功吊運起垮塌的鋼筋混凝土,被埋117個小時的北川神州礦業(yè)經(jīng)理季中山得以救出,創(chuàng)造了生命的奇跡。

     在一條條被堵道路前,在一棟棟垮塌樓房前,有了三一設備的援助,各種供給、藥品才能迅速運抵災區(qū),隊救援官兵才得以深入展開營救。

      在災難面前,三一救災突擊隊員緊緊擰成一股繩,沒有人言苦,沒有人不服從。每天收工后,大家總要坐在一起總結(jié)當天工作,討論下一步救援方案。

     “由于機械有限操作又不可替代,他們的工作量非常大,我們輪換休息的時候他們還必須持續(xù)作業(yè)。”與三一突擊隊組合救援的武警戰(zhàn)士說:“很專業(yè),他們總是研究出最好的救援方案,便于我們深入救援?!?

     三一的合作精神感動了很多人。5月14日,安縣交通長高進聽說三一挖機來了,激動得從搶險廢墟跑出來親自引路。地震發(fā)生后第一個跑出來報信的北川交通運??瓶崎L榮志興,自愿加入了三一抗震救災志愿突擊隊,引導大型機械,與團隊配合搶險。這位勇敢的人說,他從三一的反應速度和合作態(tài)度上看出了三一的品質(zhì),看出了湖南人吃得苦、耐得煩、霸得蠻精神。

[1] [2] 下一頁

標簽:

相關文章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