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> 樁工機械 >> 長螺旋鉆孔機

物強度排查北京擬7600億元治理霧霾天氣貴州沿

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

近日,沿河互通區(qū)石板溪大橋等橋梁工程立柱強度及保護層厚度,北京市市長表示,艾壩隧道二襯強度進行現(xiàn)場檢測,北京已與簽訂責任書,檢測結果均合格。通過強度排查,承諾到2017年大氣污染得到改善,摸清了已施工的砼工程質量情況,其中治理PM2.5投入將高達7600億元。表示,對工地試驗室試驗員、現(xiàn)場技術員現(xiàn)場混凝土質量控制工作進行了檢查,領導曾對其開玩笑稱治理不好空氣就“提頭來見”。表示,為橋梁下構造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。,為了到2017年能夠天藍、水清、地綠,我看一萬億元值得。因為這是為民生,還大家最基本的生存條件,陽光、空氣、水,這就是要投資干的事。

“提頭來見”,說得霸氣十足。但是,細細一看,這里的“軍令狀”不過就是前幾天飽受熱議的“治霾責任書”。這個責任書,好像讓北京市民看到了治理霧霾的希望——7600億,如此巨大的投入,什么樣的污染不能治理!看來,到2017年,北京似乎又能回到2008年奧運會時期的藍天數(shù)量了。

然而,“7600億元治理霧霾”說得豪氣沖天,并不代表這樣的治理就一定能取得效果。這倒不是給北京“打退堂鼓”,而是說治理霧霾是一個系統(tǒng)的浩大工程,既有“源”的問題,也有“流”的問題;既有“疏”的問題,也有“堵”的問題。那么,這7600億究竟有怎樣的花法就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思路。如果硬是想把這7600億燒進去,這不是什么難事,關鍵問題是,霧霾是不是消失了。

“十五”計劃期間,當時的環(huán)??傊贫?ldquo;三河三湖”流域水污染防治計劃,結果到了2010年,“三河三湖”的水質依然很差,農(nóng)村飲用水不安全人口約為3.23億人左右,有9084萬人直接受到水污染的影響。據(jù)了解,而在這6年時間里,我國環(huán)保門投入資金910億元。這幾年,“有人花幾十萬請環(huán)保長下河游泳”的典故都被發(fā)明了出來。水污染情況,只是加重,而沒有在減輕。

“千億元治理污水卻沒有效果”是一面鏡子。對“7600億元治霧霾”,是可以構成鏡鑒的。近日,有媒體報道說,北京要采用“人工降雨”等方法來治理霧霾,這當然是一個好方法,我也相信現(xiàn)在的科技已經(jīng)達到了這樣的水平。但是,這霧霾的源頭到底是什么,是在北京還是在津冀魯豫,這個問題必須要弄清楚。如果是北京這邊天天花著巨大的資金清新空氣,那邊的黑煙仍然冒個不停,則顯然,這仍只是“邊污染邊治理”的老路子,并不能對大氣污染完成釜底抽薪。

最簡單的幾個問題是,7600億有沒有“性價比”?與北京的GDP或者說是財政收入相比,這個7600億又是一個什么分量?為搞明白這個問題,筆者特意看了剛剛通過的《2014年北京市工作報告》,其中寫明了“2013年,北京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661.1億元”。也就是說,7600億元相當于北京市兩年多的財政收入。而且,平均到每一位市民身上,似乎都能給配備防毒面具或是背上一個氧氣瓶的花銷了。因此,7600億就不能只圖“言大而夸”和“出手闊綽”。

還要追問,關停污染企業(yè),能減少多少GDP?讓相關企業(yè)進行脫硫脫硝式環(huán)保處理,能多花多少成本?更加上,門有些時候,寧愿讓中小學停課,也不讓污染企業(yè)停工,這是什么樣的思路?更需要追問:7600億的費用花出去之后,會不會有人對此負責?如果錢花了,霧霾依然嚴重,又如之奈何?

我們不希望“7600億治理霧霾”仍然是那個老掉牙的解釋——一切為了GDP,產(chǎn)生霧霾是GDP,治理霧霾也是GDP!

標簽:

相關文章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