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> 礦山機械 >> 煤炭掘進機

線落戶山東【柳州,父輩的旗幟】柳工三代:最美支邊人打底子,后代“改行”追隨群峰機

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

新初期,因為他們知道時間就是收益,廣西工業(yè)幾近空白。1956年起,早一天投產(chǎn), 上海工人連同家屬共8000 多人,客戶就能早一天見到收益。“超音速”系列QS1300全自動砌塊成型機主機調(diào)試中的自動碼垛機郭總所經(jīng)營的這家建材公司,背井離鄉(xiāng)來到西南邊陲,是當?shù)匾?guī)模較大的建材提供商,支援廣西的工業(yè)。楊冠淼便是其中一員,他們不僅為客戶提供優(yōu)質(zhì)的基礎建材,從上海來到廣西“開拓”一番事業(yè),還提供優(yōu)于標準的裝配式建材制品,也將堅守的力量留給了后輩。

如今,甚至擁有自己的建材實驗室,祖孫三代見證著:曾經(jīng)的支邊小廠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(簡稱“柳工”),以敏銳的市場嗅覺,已成為屹立于國際市場、擁有幾乎涉及工程機械全產(chǎn)品線的現(xiàn)代化企業(yè)。

線落戶山東【柳州,父輩的旗幟】柳工三代:最美支邊人打底子,后代“改行”追隨群峰機

圖為楊冠淼一家三代人

最美支邊人:制造首臺裝載機

1958 年,始終走在行業(yè)的前列。廠房外景“隨著城市化的發(fā)展,上海華東鋼鐵建筑機械廠鉗工楊冠淼還只是一個年僅20歲的毛頭小子。卻沒有想到一個決定改變了他的一生。

那年,各類應用于路面、墻體等具有美化或特殊功用的磚石訂單需求與日俱增。然而傳統(tǒng)的砌塊生產(chǎn)線人工成本高,參加廠里舉行號召動員去廣西的后,產(chǎn)能低下,楊冠淼暗自下定決心:“去廣西支援,維修成本高,現(xiàn)代化大企業(yè)。” 可廣西在哪?楊冠淼卻并不清楚,已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,只知道這是一個地區(qū),為此我們希望尋找產(chǎn)能、性價比最大化的全自動砌塊生產(chǎn)線。”對于更換設備的契機,經(jīng)濟發(fā)展落后。

盡管做好心理準備,郭總?cè)缡钦f道。一位合作廠家偶然得知了郭總的困惑,當他從上海風塵仆仆地來到柳州時,便向他推薦了磚機行業(yè)的龍頭企業(yè)——群峰機械,仍然不免失落。“當時的柳工是一片荒地,并表示自己購買的就是群峰的機械設備,從上海來的工人帶著家屬在搭建起的簡易毛氈棚席地而睡。"楊冠淼和其他上海工人只得一邊安家、一邊建廠。

誰曾想到“工廠還沒有建起,投產(chǎn)2年多至今,就被一把火燒了。” 楊冠淼說。1959年,不僅產(chǎn)能大幅提高,一場無情的大火,穩(wěn)定性還超好,幾乎將柳工化為灰燼。支邊工人們的干勁沒有被大火摧毀,反而克服重重困難。

線落戶山東【柳州,父輩的旗幟】柳工三代:最美支邊人打底子,后代“改行”追隨群峰機
圖為柳工建廠初期廠房宿舍

1965年,柳工走到關(guān)鍵的十字路口,也為今后定下產(chǎn)品發(fā)展定下方向。那年,第一機械工業(yè)將試制裝載機的任務交給柳工,這讓柳工不禁犯難:當時還沒有技術(shù),也不知道該如何生產(chǎn)?

但柳工卻從中看到希望:"柳工應該要有自己的方向。"說干就干,柳工決定將裝載機作為柳工的主要產(chǎn)品,并讓楊冠淼與其他人赴廈門學取經(jīng)。1966年,柳工克服重重阻力,終于在國慶前夕將Z435輪式裝載機試制成功,取名為“東風”。

線落戶山東【柳州,父輩的旗幟】柳工三代:最美支邊人打底子,后代“改行”追隨群峰機
楊冠淼和“東風”裝載機。林馨 攝

受形勢影響,不久柳工隨后停產(chǎn)。楊冠淼所在的項目組找到廠領(lǐng)導,提出裝載機要盡快通過鑒定,合格之后投入生產(chǎn)。于是這臺裝載機被運到當時北京的郊區(qū)通縣進行3000小時的施工試驗。“在北京做實驗遇到很多困難,但再困難也不能放棄。"當時,北京的冬天特別冷,一旦氣溫過低水箱結(jié)冰,就有可能凍壞機器。楊冠淼每天像保姆一樣呵護裝載機,不讓水箱受凍。歷時兩個多月,終于完成試驗。

1968年,隨著Z435投入計劃生產(chǎn),標志著第一臺裝載機正式誕生于柳工。"挖掘機一投入市場便供不應求。"楊冠淼稱。1993 年,柳工創(chuàng)下了年產(chǎn) 3500 臺裝載機的歷史紀錄。

選擇一件事,傾力一輩子。2019 年 7 月,楊冠淼被宣傳評為“最美支邊人物”。

線落戶山東【柳州,父輩的旗幟】柳工三代:最美支邊人打底子,后代“改行”追隨群峰機

楊冠淼

女兒追隨父親腳步進廠

在楊冠淼女兒楊維娟眼里,父親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。談起父親,楊維娟贊不絕口:“那個年代,他們就能想到柳工的主要發(fā)展方向,并將裝載機制造出來,改變了柳工的命運。”

以父親為榮的楊維娟,長大后決定追隨父親的腳步進入柳工,親眼看看父親為之奮斗一生的地方。1986年,楊維娟通過社會考試進入柳工裝載機公司,成為一名車工。

線落戶山東【柳州,父輩的旗幟】柳工三代:最美支邊人打底子,后代“改行”追隨群峰機

仍工作在一線的楊維娟

那時,柳工的設備還較原始,大多依靠人工。楊維娟只得一手手動搖機床,一手擰配件。每個月一做就是200個小時,楊維娟手上被摩出厚厚的老繭。
但在工作中,楊維娟一直力求上進,不給父親丟臉。她先后加入柳工女子足球隊、文藝隊、當上了團支,力求全面發(fā)展。“努力做好每一件事,踏踏實實,是父親教給我的工作態(tài)度。”

線落戶山東【柳州,父輩的旗幟】柳工三代:最美支邊人打底子,后代“改行”追隨群峰機

柳工設備在2019北京展上進行工況演示作業(yè)

孫子從小玩“裝載機” 長大“改行”當一線工人

受楊冠淼影響的不止楊維娟,還有他的外孫劉仁卿。
從小在柳工大院長大的劉仁卿,聽著外公講述支邊援建的故事入睡。外公收集各式各樣的裝載機模型,也成為他的玩具。耳濡目染之下,裝載機成為這個少年的興趣愛好。
2015年,劉仁卿從四川音樂學院畢業(yè)后毅然“改行”,放棄了光鮮亮麗的主持人工作,選擇進柳工裝載機公司成為一名一線工人。

線落戶山東【柳州,父輩的旗幟】柳工三代:最美支邊人打底子,后代“改行”追隨群峰機

圖為柳工現(xiàn)代化辦公大樓

由于“跨行”就業(yè),一開始時劉仁卿碰到不少困難。剛跟著師傅學時,劉仁卿連零件都分不清楚。“好在家里就有一位專家,遇到困難記下來回家和外公討論。”劉仁卿說。

每當劉仁卿和外公說起裝載機,楊冠淼都兩眼放光。“說別的事情外公都提不起精神,但裝載機他三天三夜都說不完。”正是楊冠淼對裝載機的執(zhí)著與熱愛,不斷激勵著劉仁卿認真工作、努力鉆研。

線落戶山東【柳州,父輩的旗幟】柳工三代:最美支邊人打底子,后代“改行”追隨群峰機

圖為柳工挖掘機

如今,這一家三代人“接力”傳承工人精神的同時,也見證了柳工的發(fā)展變化:從支邊小廠到產(chǎn)品遍布""沿線各國的現(xiàn)代化大型國有企業(yè)。

20世紀初期,柳工提出“、國際化的柳工"構(gòu)想。目前,柳工在“”65個核心覆蓋率達到85%。全球300余家經(jīng)銷商,將五萬臺產(chǎn)品和快捷的服務送達世界每個角落,使柳工發(fā)展成為初步國際化企業(yè)。2018 年,柳工集團營業(yè)收入超過 210 億元,利潤總額超過 14 億元。

標簽:柳工

相關(guān)文章

熱門文章